传承 创新 苗族扎染、蜡染非遗大放异彩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及文化自信都有着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作为育人载体,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是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绝佳阵地。
艺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充分发掘广西民族非遗文化资源,以苗族蜡染扎染为载体,以搭建科学的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育训模式为抓手,不断强化师资、基地、课程建设,行校政企村五方协同,共同构建民族非遗文化在职业院校的传承与创新模式,该成果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不断探索非遗传承保护的过程中,在示范性基地、标准输出、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学生双创、文创品牌、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l 基地建设——荣获自治区第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
由教育厅出资400万,在我院建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内规模最大的集“教育教学、技艺研究、产品开发、社会服务、展示交流”于一体的自治区级民族文化(苗族扎染、蜡染)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包含研创中心、大师工作室、展厅、工艺坊、染晒坊、虚拟实训平台等。实训场所覆盖蜡扎染“染料种植-染料制作-图案设计-蜡绘或捆扎-染色-脱蜡-晾晒-营销”完整创作链。该基地于2021年获得自治区首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荣誉。
l 标准输出——制定广西苗族蜡染、扎染非遗技艺唯一鉴定标准
受广西人社厅委托,由艺术学院牵头组织校内外非遗传承人及工艺大师共同研制出广西苗族蜡染扎染非遗技艺鉴定标准,保证育训核心技法的统一。2019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标准唯一输出单位及指定测试点开展测试工作,服务精准职业培训和就业工作。2020年已面向定点扶贫地三江县独峒镇完成多期贫困人口蜡染、扎染专项技能鉴定工作。
l 队伍建设——培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团队
组建了一支“校内非遗传承人+专业教师+校外民间大师+学生非遗传播团队”构成的非遗传承创新团队。
核心力量:校内专业教师团队
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传承及宣传保护为宗旨,培养了以广西民间工艺大师、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柳州市第一批享受特殊津贴文化名家马践教授为带头人,以高级工艺美术师为中坚力量,以专业教师为核心的卓越型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团队。成立3个优秀人才工作室,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专业教师创作的民族工艺美术作品多次在全国工艺美展大赛中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等优秀的成绩。
支撑力量:校外民间工艺大师团队
聘请贵州、融水、云南等地的蜡染非遗专家、工艺大师入驻校内“民族文化传承研创中心”,长期开展课堂教学、讲座、师资训练营、校园开放体验日、产品研发等工作,共同研发产品120余项。
新生力量:学生非遗传播团队
依托蜡染、扎染基地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社团学生蜡染、扎染技艺的培训。培养了艺术学院手工艺协会、苗族蜡染、扎染技艺学生宣传队、学生服装模特队伍等多个学生团队,学生技能有提高,志愿活动有品牌,社团成果有突破。青年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到社区、学校和企业,成为蜡染、扎染技艺的传承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l 教材建设——形成专著、教材完善非遗传承理论体系
经过多年研究,联合校内外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开发校本教材《扎染工艺制作》、《蜡染工艺制作》,出版专著《怎样画农民画》、《食品包装美学文化研究》。教材及专著的凝练,为非遗传承及创新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
l 学生双创——创新创业项目屡获奖项
借助互联网+创新创业及工艺美术技能大赛等竞赛平台,提升师生创新能力及文化自信,助推民族文化传播、发展与创新。专业教师指导团队学生参加的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蜡染、扎染、刺绣等民族技艺传承创新的《信荣服装——牛仔装环保水洗工艺革新领先者》获得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银奖;《染染升起》、《苗不可言、怦然心侗》、《匠心守艺》等项目获得区赛铜奖5项。
l 文创品牌——创建非遗品牌“缘起草木”
创建了“缘起草木”民族技艺产品品牌,该品牌聚焦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涉及范围包含服饰设计、工艺品设计、文创产品、空间设计等,现已有部分产品作为礼品代表中国走向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澳门及东盟国家。
l 社会服务——搭建了“乡村振兴+研学培训”双管齐下的社会服务体系
面向校内外开展系列化培训,在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建设可供不同人群选择的培训课程库,形成独特的社会服务体系。
通过设立研创中心、大师工作室、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及4个校外子基地,开展技能培训、产品开发和文化交流活动,创累计培训5100人次,为企业创收900余万元/年,成功助力6个乡村的350户贫困家庭脱贫。
l 非遗魅力——拓展办学社会影响力
校内:经过多年实践,融入苗族蜡染扎染等民族文化内核的特色课程、活动及实践项目,有效促进“三教”改革,创立了民族文化专业课、融入课及实践项目共43门(项);建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项目1项;自治区精品课1门;教学能力大赛获奖6项;专著及校本教材5本;VR实训平台1个;专利42项。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信、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毕业生,已使广西高职院校近10万学生受益,我院学生近3年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就达到105项。
校外:成果与东盟、港澳、美国等进行文化交流;被CCTV、新华社、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设立校外教学点4个;惠及广西高职文化艺术类学生近10万人,累计服务乡村贫困人口350户,辐射6个村镇。